202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北京大学法学院于2025年暑期组织8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18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思政实践基地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党政班子成员全员带队前往一线,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选拔博士思政辅导员、高年级学生骨干作为助教,汇聚起思政实践育人的磅礴力量,引导青年法律人深入了解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做法治建设的维护者与践行者,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壮丽篇章。同时,通过思政实践进一步推动北大法学教育与基层法治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身体力行感悟祖国北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在有关部门和公益组织的协调支持下,法学院于6月21日至24日组织“赤燕衔知”思政实践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开展思政实践。实践团由法学院院长助理、团委书记史诗担任授课教师,20名选课学生参加。
感受教育脉动,铸就思政同心
6月21日下午,实践团一行抵达赤峰后前往赤峰市红旗中学参观。在参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观摩了校内多功能教室、学生科技创新展览馆,初步了解了松山区教育现状,领略红旗中学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参访交流中,师生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高度认可,认为这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的契机,更为学生提供了拓宽视野、提升思政素养的平台,是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推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接洽会上,松山区教育局局长田吉庆向实践团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与感谢。他指出,“赤燕衔枝”思政实践课程以首期合作为契机,持续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基地的宝贵资源和北大师生的智慧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松山区思政教育改革,演绎着校地合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深刻实践。史诗对当地的欢迎回以诚挚的感谢,并表示,本次实践团从“模拟法庭”出发,融合赤峰地方实际情况,推进试点探索,为松山思政教育贡献北大力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期望。未来,希望双方能在交流互助中为课程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内容,推动赤燕衔知计划更加翔实丰富,打造独具松山特色的“行走中的法治课堂”品牌。
随后,双方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座谈会。松山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刘增介绍松山区大中小学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概述目前各校“大思政课建设情况”及共同体建设推进情况。史诗指出,法学院将进一步发挥法学专业优势,提供法治素养教育,将法治素养、学科思维、职业规划等纳入思政教育体系,推动形成具有北大法学特色和适应北疆特点的思政实践系列活动。
深入基层法治,感悟民族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赤峰市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赤峰市博物馆发挥着文化阵地的重要作用,馆内各类文物与展陈全方位展现了赤峰地区的历史脉络与民族文化交融图景,博物馆通过展览展示、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思政课,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北疆力量。
6月22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参访赤峰市博物馆。活动中,实践团依次参观了史前文化展厅、辽上京遗址展厅、契丹文字展厅等特色展馆,通过观察文物、阅读历史资料、聆听讲解,深入了解赤峰地区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以及各民族在这一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不时驻足讨论,结合所见所闻分享感悟。实践团成员一行通过博物馆之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北疆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于边疆稳定与发展的关键作用。
下午,实践团一行参访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司法所。近年来,该所致力于提升基层法治水平,连续三年荣获赤峰市法治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并成功打造多个法治示范村。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基层法治实践活动,对我国基层法治建设的现状和成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基层司法所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普法工作在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携手百年大计,支教筑梦未来
6月23日,实践团成员进入松山区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实验二中、松山二中、松山七中开展支教活动。活动分为学习方法讲座、普法讲座、模拟法庭、朋辈座谈四个模块。
学习方法讲座中,志愿者从成长经历、学习方法、心路历程等方面展开。志愿者用自身经历告诉同学们,要确立目标、找好定位、不骄不躁、调整心态、立足实际、夯实基础、练就本领、奋斗逐梦,帮助同学们解答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普法讲座版块,志愿者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社会热点话题,从反对校园欺凌、拒绝网络暴力、防范诈骗、远离毒品、理性追星以及名誉权等主题开展。讲座将鲜活的案例与专业的法律知识相融合,将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同学们在真实案例的启发下,深刻领会到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引导同学们如何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好青年。
朋辈座谈中,志愿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介绍了北大的历史、生活和趣事,从学习、生活、交友、理想院校、专业志向、学习方法、高考备考等多方面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互动和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激发了同学们的潜能和梦想。
在模拟法庭环节,学生亲身参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深入体验司法程序与法律实践。实践团成员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法律条文与司法程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精神。学生们积极准备案件材料、组织庭审陈述,亲身体验司法审判过程,就案件中的法律问题、证据收集、庭审技巧等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与实践经验。实践团成员与中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活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律实践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深刻体会到法治教育在推动基层普法、促进青少年法治观念养成中的重要功能。
通过三天现场教学和深入基层,实践团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此次实践,师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民族团结对于边疆稳定的深远意义,深刻体会到了基层法治建设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在红旗中学的交流中,大家看到教育创新为学生带来的无限可能;在赤峰市博物馆的参观中,沉浸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历程;在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司法所的调研中,见证了基层法治建设的坚实步伐;在各中学的支教活动中,为青少年播撒法治与求知的种子。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青年法律人肩负着推动法治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助力边疆发展的重任。大家将带着对法治的信仰和民族复兴的使命,继续砥砺前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北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北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