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设施

    教学行政大楼——凯原楼


凯原楼位于成府园未名湖东侧,整座大楼包括地上的五层建筑和地下的停车场。这座建筑风格恢弘大气的凯原楼的建设,得益于廖凯原先生的鼎力支持。2006年12月,美国廖凯原基金会向法学院专项捐赠3100万元,支持该工程的建设。2010年9月11日,凯原楼启用典礼隆重举行,凯原楼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行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凯原楼内有学术报告厅、维宪模拟法庭、法学院图书馆、多功能研讨室等多项配套设施及设备齐全的行政办公室,是法学院行政办公和举行大型研讨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术报告厅

凯原楼学术报告厅落成于2010年9月11日,是由著名企业家廖凯原先生慷慨捐资建成。自成立以来,报告厅主要用于举办各种学术与求职讲座、各类法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学术茶会、奖助学金颁奖大会、毕业季宣讲及招聘会以及学院的一些师生集体活动等。

★维宪模拟法庭

多年来,法学院各级院友为法学院建言献策、提供信息与资金帮助,已成为北大法律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77级院友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学子,充分发挥了榜样力量。谢维宪校友作为其中的代表,多年来一直热心关心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对学院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为学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出资捐建了模拟法庭。2011年10月9日下午,法学院“维宪模拟法庭”捐建仪式暨77级院友与师生代表交流会在凯原楼模拟法庭隆重举行。为弘扬谢维宪校友的高尚品德,学院特别把新建的模拟法庭命名为“维宪模拟法庭”。

谢维宪校友在捐建仪式上的致辞中,由自己的名字“维宪”二字说起,展开论述了“维宪护法”的法律人使命。以此作为模拟法庭的名字,正表达了对法学院新一代学子们的热切期待,愿同学们遵守、践行、弘扬宪法与宪法精神,并在此过程中做出贡献,得到社会认可。


★法律图书馆

1954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设立资料室,是新中国(大陆地区)法律院系中最早成立的专业图书馆,并于上个世纪90年代率先建立起电子阅览室。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与发展,2011年,伴随着迁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北京大学法律图书馆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馆舍面积达4200平方米,拥有600余人的阅览席位、若干研究专席、电子资源及多媒体阅览室、小型研讨室等空间,馆藏图书15万册。新时期的北京大学法律图书馆已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集教、学、研于一体的学术资源中枢。

法律图书馆馆藏以法学为主、相关学科为辅,突出专业性、学术性、理论性,确保法律文献的系统与完整性。读者在馆内可以免费使用查询北大法宝、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LexisNexis、Jstor、KluwerOnline、HeinOnline等中外文法律数据库。依托于北京大学法学院雄厚的教学科研资源,法律图书馆还自建三种特色数据库: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科研成果的数据库、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北京大学法学讲座视频数据库。

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是法律图书馆的第一要务。北京大学法律图书馆每年拥有各类读者3000余人;同时承担国家“211”工程项的图书资料保存与法律信息参考咨询服务;此外,面向北京大学法学院所属科研机构,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参考等个性化服务;作为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的法律文献信息中心,北京大学法律图书馆也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提供资料查阅等法律文献服务。

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法律图书馆成为联合国在中国的托存馆之一,全面收集联合国文件、正式出版的部分图书、期刊及非正式出版物,积极参与联合国资料托存事务。北京大学法律图书馆还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国外多所大学法学院图书馆、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图书期刊资料交换合作关系。


科研楼——陈明楼

陈明楼坐落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行政大楼凯原楼的东北侧。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科研楼,陈明楼的建设得到香港爱国实业家陈明先生后人的鼎力支持。2008年2月,陈明先生后人向北京大学捐赠2500万元人民币,支持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师资队伍建设。其中,1400万元用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科研楼建设。2008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法学院科研楼——陈明楼举行揭幕典礼,正式投入使用。该楼作为科研楼,配有齐全的配套设备和研讨室,是法学院教研老师科研办公的重要场所。


北京大学法学院国双庭院(四合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国双庭院(四合院),位于蒋家胡同3号。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燕大教授顾颉刚1929年至1936年居住于此。1934年,顾颉刚在此筹备禹贡学会,并同时编辑出版《禹贡半月刊》,日后学界将此视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端。而蒋家胡同3号的东厢房就是学会的办公地点和杂志的编辑出版地。现在,国双庭院已经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两楼一院”布局的组成部分,北京大学法治发展研究院、学院外事办公室等均位于其中。


法柱广场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柱广场于2012年5月4日上午11:00落成,法柱石取自昆仑山,由法学院80级校友李凯先生捐赠。在落成典礼上,汪建成副院长朗诵了法柱颂,颂曰:地火突奔,天成奇石,邻比博雅,谓之“法柱”。法柱如鉴,辉映京师尘简,红楼雄文,燕园宏卷。法柱为笔,饱藏未名之浆,漫天疾书,洪范章宪。法柱蕴梅,俏览秀林风骨,明法厚德,正又方圆。悠悠此柱,拳拳吾心,法治天下,昆仑铭镌。

法柱广场是法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柱”将成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标志性建筑,也会在人文底蕴、学院文化、院景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