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同学们的亲友们,我亲爱的老师和同仁们,早上好!
三十年前我从这里本科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百年纪念讲堂,我也不曾穿过学士服。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也是弥补我当年的缺憾。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特别的机会,更感谢在座的诸君愿意听听一个已经毕业了几十年的人的分享。
2003年,我去深圳的研究生院讲物权法,十几年后我去深圳调研,遇见当年的学生,他跟我说:金老师,我都忘了你当年给我们讲了什么物权法知识了,但是有一句话让我们铭记至今,并且受益匪浅。我立马非常好奇,哪句话居然会比“民法慈母般的注视”还让人印象深刻?他告诉我那句话就是——“哪一个生命不是生命?哪一段生命不是生命?”
“哪一个生命不是生命?”是对于生命的珍重,蕴含着众生平等、敬畏生命的理念,意味着我们得善待所有的生命,包括我们自己的;意味着即便我们立场不同、观点相左、利益分歧、志趣迥异,我们依然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是被赋予了生命的存在。所以,在这个价值观存在诸多分歧的当下,只要我们抱有对于生命的基本认同和尊重,就应该去维护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由、尊严和基本权利,因为这些与生俱来,与生命不可分离。
“哪一段生命不是生命?”则希望诸君不要总为某些事情的启动设定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更不要以为只有万事具备了才能行动。事实上,当下、眼前都是你我生命的构成,不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割裂;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段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积极生活!
是的!所以我今天分享的主题便是:积极生活!
积极生活——要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人。正因为觉知到生命的珍贵与独一无二,因此要积极地去体验和创造。既经得起生命给与的成功与丰富,也受得了生命带来的失败与匮乏;既能享受烟火人生的热闹,也能懂得人间至味是清欢。生与活两个动词却构成了远远比生与活本身丰富得多的生活,当然首先得生下来,然后得活下去,前者感恩父母,后者依靠自己——而这就是生命力。每年冬去春来之际,我都会被那些从坚硬的冻土里冒出的点点绿色所震撼:这是怎样的生命力?能让种子忍受撕裂自己的疼痛而无怨无悔,能让大地无言却哺育万物?是的,所有生命的诞生都伴随着牺牲和疼痛。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言放弃,也没有任何理由荒度年华浪费生命。
积极生活——要与真实的生活打交道。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导致人本主义都有点动摇的当下,以硅基生命取代碳基生命的想法也载蠢蠢欲动,人类似乎沦为生命体发展的过渡阶段。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技术异化现象。当机器生产能力超越人类生物节律时,人的生命过程(出生、劳作、死亡)被重新编码为可计算的技术参数。如困在系统内的外卖小哥,完全服从算法系统;如滞留在电子屏前的我们,不断地消耗着宝贵的时间——技术不再服务于人的完整性,而是将人降维为生产链条的"耗材"。更严峻的是,算法管理系统通过行为记录、生物识别、情绪监控等技术,正在将这种支配延伸至人的精神领域。——人的主体性岌岌可危。与其沉溺于虚拟世界,不如直面现实世界,与真实的生活打交道。真实的生活或许是不完美的,甚至有点残酷,但是人的主体性却因此得以维护。积极生活并非只看到生活积极的一面,而是在认清生命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命。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你:离开校园之后,与你周围的真实世界打交道,去建构丰富而真诚的社会关系,让你的生命在真实的世界中得到滋养而非消耗。在你以法律为业(无论律师、教师、法官还是合规官)时,也应意识到,我们所服务的民众都是鲜活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可能会因我们的介入而影响人生走向。作为被授信的我们,必须承担起与之相匹配的信义义务,包含着勤勉、谨慎、忠实和诚实信用。
积极生活——要从工具理性回归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以效率和目标实现为核心,强调通过精确计算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选择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达成既定目标,而疏于追问目标本身的价值或意义。价值理性则由信仰、信念、伦理或者美学等终极价值驱动,并非仅仅追求功利结果,即使效率低下或代价高昂,仍坚持“因其正当而为之”。工具理性与自由主义的结合呈现出现代性的困境之一: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和个体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于生命意义、自由本质和社会正义的挑战。工具理性所支持的形式法治会带来的实质不公平,工具理性追求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单一标准和最优化解决方案会压制多元价值诉求和对于美好生活的丰富定义。所以,到了回归价值理性的时候了。当你的思维模式从“做什么是合算的?”到“做什么是应当的?”,便可为自己的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守护人的完整性与精神世界,防止世界沦为数据、计算和无限物化,最终守护人类文明的人文精神和伦理底线。
积极生活——要让岁月奈何不得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难免会日益懈怠怯懦,甚至会努力说服自己随波逐流;其间若夹杂着大时代呼啸而至时,个体如此微不足道,如何积极生活?中年之后,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便是: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容颜易改,朱颜易老,这一点上,我们奈何不得岁月;但是我们也要让岁月奈何不得我们,那便是永葆赤子之心——纯真无畏、质朴自然、至诚无邪。在复杂世界里,坚守本真、抵抗异化谈何容易?唯有心怀光明,但是光明从何而来?唯有探寻生命的意义。而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近几年来,我一直在追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以百年身谋千年事?为什么个体生命终归要归于尘土人们却还要追寻意义?”是的,这是我们想突破生命的有限性,去触摸无限性的努力,从而也使我们具有了抵达无限性的可能。我们可能穷尽此生,都难以立功立德立言,都无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甚至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都会觉得连安身立命都得竭尽全力。但是请依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不唐捐。
积极生活——要勇敢地以社会创新的理念去改变世界。前年以来,我开了一门新课:《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据说这是全世界唯一一门由法学院教师开的此类课程。我想丰富创业创新的内涵,突破将创业创新局限于商业领域和科技领域的狭义认知,将社会创新理念、理论和机制引入进来,让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能够有意愿、有信心、有能力、有方法地持续参与社会事业,并得以培育志愿服务精神。社会创新是一种以创新的理念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特定主体通过确定特定的社会目标,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并与利益相关者共同生产、实施,以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共享价值及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世间从来不乏“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之人,却极度缺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徒。社会创新家精神中最弥足珍贵的是不安于现状却能以理解现状的姿态来寻求变革,从容而坚定。对于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社会创新家敢于怀疑,勇于挑战,勤于探索,却甘于此后的各种可能。——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即便你成不了特定领域的顶尖学术人才,即便你无法扬名立万,但是若能将所学所思致力于生命本身的体验乃至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何尝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生命就是无边无际的旷野。
积极生活——要过有质量的具有公共性的生活!公共性是奢侈的存在。亚里士多德曾经感概:“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等经典模型让人感到沮丧:搭便车行为比比皆是,个人难以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者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不少研究述说现代社会中公共人的坠落,揭示了令人沮丧的发现: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出路在于: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探寻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真正的担当是意识到我们需要承担对于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的责任,让其因为我们的出现而变得更好一些。前人曾说“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我狗尾续貂一句:“因公益得良善而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离开这个园子,你可以开始遗忘在这里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方法、交到的朋友、吃过的美食、吹过的牛和追过的心上人,但是所有熬过的夜、流过的泪、释放过的能量、欢腾过的心,其间参杂着沉默的清晨、无聊的雨天、忧郁的午后等等……所有这些,都早已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这,已经足够。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不谈法律,我们只谈积极生活。而这,也已经足够。
谢谢大家!
202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