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十八届BESETO法学年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成功举行。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和东京大学法学院三方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BESETO法学年会自2007年起由三校轮值主办。本届年会以“Risk Society and Legal Responses(风险社会与法律应对)”为主题,来自三校法学院的十余位学者出席年会。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教授在欢迎辞中向与会学者致以诚挚问候,并指出当代社会风险治理的复杂性与紧迫性,期待通过跨法域交流凝聚智慧、探索路径。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Lee Jaemin教授回顾了BESETO年会在促进三校法学学术互鉴中的独特价值。针对近年来各国社会发展遭遇的多重挑战,他希望法学界加强协作、共谋对策,并期待三方进一步增进友谊。东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Kakiuchi Shusuke教授从技术革新与制度变迁的角度,呼吁与会学者深入剖析风险社会的法律逻辑,构建兼具效率与韧性的治理框架。
年会第一单元研讨主题是“Legal Actors and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Risks(法律主体与制度性风险应对)”,由首尔大学Kong Doohyun教授担任主持。
东京大学Hirata Ayako教授以“Risk,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Exploring Government Lawyers’ Role Perceptions(风险、责任与公共利益:探索政府律师的角色认知)”为主题作学术报告。她以日本政府律师数量激增现象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公职法律人的职业定位与伦理责任。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彭錞发表学术报告“Policing Sexual Harassment in China(中国性骚扰的法律规制)”,通过实证研究解析反性骚扰实践,为完善相关法律机制提供学理支撑。
年会第二单元的研讨主题是“Regulating Social Harm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科技变革与社会危害的规制)”,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戴昕主持。
首尔大学Lee Mooryung教授发表学术报告“Same Risk, Different Responses: in Civil Law(相同的风险,不同的应对:以民法为视角)”,比较和分析合同法、侵权责任法、财产法对于风险分配与承担的不同规制。东京大学Maeda Takeshi教授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版权争议,在“Copyright & Generative AI: Governing the Use of Works for AI Training(版权与生成式人工智能:AI训练中版权作品使用的规范)”的报告中,针对机器学习训练时使用含版权作品数据的法律问题,提出平衡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
年会第三单元研讨的主题是“Criminal Law in a Risk Society(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由东京大学Jin Chun教授担任主持。
首尔大学Kim Woongjae教授以“The Expansion of Criminal Law in ‘Risk Society’(风险社会中刑法的扩张)”为题,探讨韩国刑法变迁的现实表现、背后原因与学界态度,批判性分析刑法介入社会风险的边界问题,强调立法谦抑与权利保障的协同。北京大学吴雨豪助理教授发表学术报告“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in Misdemeanor Cases(轻罪案件中的检察裁量权)”,以中国醉驾(DUI)案件为样本,深入剖析检察机关裁量权在轻罪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空间。
在各学术报告之后,与会学者展开评论、提问,学术气氛热烈融洽。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自宁、曹志勋老师,以及在读博士生与会讨论。
闭幕式环节,三校代表总结致辞。首尔国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Kong Doohyun教授表示,本届年会精准切中了东亚社会共同面临的治理难题。他强调,数字时代的技术风险、社会结构性风险等问题亟需法学界超越国界视野,探索协同治理路径,并期待BESETO平台持续推动三校在比较法研究与政策对话中的深度协作。东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Kakiuchi Shusuke教授充分肯定了会议报告的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规制、刑法功能扩张等议题的讨论,体现了法学回应社会变迁的敏锐性与责任感,并倡议三校加强学者跨域交流,为东亚法学研究持续注入活力。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长聘副教授彭錞代表会议主办方向与会学者、会务团队及志愿者致以诚挚谢意。他表示,本届年会通过六场高质量学术报告与多轮研讨,深化了对于风险社会中法律规制的理解,彰显了BESETO年会作为东亚法学对话枢纽的独特价值。他呼吁三校以本届年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前瞻性的法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