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走进北京大学系列讲座第二十三讲在北京大学《控辩审实务》课堂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春健为师生作《将“三个善于”落实到办理金融领域犯罪的司法实践》专题讲座。胡春健以实务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检察机关在办理金融领域犯罪案件时的指控思路,并针对被害人确定、非法占有目的认定等难点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教授主持讲座。
胡春健首先为同学们分享了检察官办理金融领域犯罪案件的基本思路,强调实现高质效办案就是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他指出,要通过证据审查、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穿透案件表象,厘清核心法律关系。例如在票据诈骗案件中,需识别主要矛盾、辨明被害人,避免机械适用法律。许多罪名在立法之时就决定了其司法适用的不同,因此在面对疑难问题时需要反复思考,辨析行为之间的不同特征,并不断强化类比、归纳和总结能力。其后,他从“三个善于”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办理金融领域犯罪的实践经验。他特别分析了如何在办理金融诈骗犯罪中进行被害人确定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他强调,被害人的确定影响着刑事责任的追究,对于定罪量刑也至关重要,要在对具体法律条文的理解基础上辨析真实的被害人。而在考察非法占有目的时,要对资金去向与偿还能力进行审慎判断,在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最后,他指出,要坚持法律条文与法治精神统一,注重法律原则的指引作用,强调司法需兼顾法律规范、社会常理和公众情感。对于金融领域犯罪案件的司法治理,要促进行业治理,弥补漏洞,化解风险,促进诉源治理,追求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车浩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向胡春健颁发教学纪念证书。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动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旨在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检察机关与高校间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的双向交流,深化检校合作机制。北京大学法学院将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宝贵平台资源,将检察实务的知识“富矿”搬进北大法学课堂。本学期,北京大学法学院计划邀请多名具有丰富检察实践经验和深厚法学理论功底的检察实务专家,围绕检察理论研究、检察司法实务、检察改革实践等主题为师生授课,进一步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务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卓越法治人才,更好服务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