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至23日,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ISCLH)第六届双年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与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以“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法律及其文化”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欧洲、北美及东南亚等地的八十余位学者参会。会议两天的议程围绕中国法律传统的历史实践与近代演变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对法律史作为交叉学科的专业定位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交流。本次会议是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双年会继2021年、2023年两届线上会议之后,首次恢复线下举办,也是该学会第四次在亚洲地区召开双年会。
7月22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 B102 会议室举行。学会创始会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陈利副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戴昕副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阎天副教授强调了跨学科交流的必要性;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现任会长、美国爱荷华大学历史系陈爽副教授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并就学会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与肩负的使命进行了展望。
开幕式结束后,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张泰苏教授向全体参会人员进行题为“现代中国的法治与国家建设”(Legality and State Building in Modern China)的主旨报告。报告从比较法学的视角分析了“法治(legality)”话语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功能。报告主持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梁治平教授在评议环节对主旨报告中所提到的法、法制、法治、治法等几个关键概念及其翻译进行了细致辨析。
会议随后进入首场圆桌讨论,由陈爽副教授主持。来自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的六位学者围绕“社会科学理论和中国法律与历史研究”(Social Science Theories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Law and History)展开对话。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邱澎生教授展示了明清中国的法律多元与司法场域;深圳大学历史系张小也教授阐述了区域社会史研究方法对法制史研究的贡献;美利坚大学张杨副教授探讨了历史社会学对社会学研究和中国研究的贡献;复旦大学法学院赖骏楠教授阐释了理论对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法律史的帮助;北京大学戴昕副教授讨论了法律论证中的社会科学与历史;香港大学法学院肖炜霖助理教授分享了比较法律史与社会科学的两个面向。
午餐时间,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会议委员会主席、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杜乐副教授主持了COREL清代法律资料数据库的介绍,该数据库由法国蔚蓝海岸大学梅凌寒(Frédéric Constant)教授所领导的团队建设而成。
7月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本届双年会的15场分组讨论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凯原楼(法学院)同步举行,各小组的讨论均设论文报告、评议人点评与观众互动环节。与会学者共发表55篇学术论文,研讨主题涵盖传统法律与国家治理、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产权结构与商业社会、治外法权与国际关系等多元议题,时间跨度从先秦延续至当代,充分呈现了法律史研究包括文献考辨、档案分析、田野调查以及中西比较在内的多重进路。
分组讨论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在23日午餐期间听取了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发展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法学院赖骏楠教授关于学会会员新著以及学会近期发展的报告。23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前院长俞江教授受邀就“周制的研究方法”进行专题报告,就近代以来研究周制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并提出一套将法律史、政治史研究与经学相结合的方法论。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副会长、香港大学法学院吴海杰教授主随后持了与会观众与俞江教授的问答环节。
本次会议的第二场圆桌讨论聚焦“法律知识、司法资本与帝制中国晚期的专家治理”(Legal Knowledge, Juridical Capital, and Technocratic Governanc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陈利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邓建鹏教授、美国布林莫尔学院吴艳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尤陈俊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张泰苏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历史系张婷副教授等六位学者就儒法关系与传统法律文化、明清时期的司法场域、传统中国“诉讼社会”论争以及近代中国司法档案的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随着圆桌讨论的结束,本次会议进入尾声。闭幕式上,陈爽会长代表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向作为承办方的北京大学法学院表示感谢,并特别表扬了法学院会务团队的辛勤工作。吴海杰副会长总结了会议成果,高度评价了与会青年学者的表现,并表达了与大家在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将来举办的学术工作坊和下一届双年会上再次聚首的期待。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昕副教授代表承办方向各位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并期待北京大学法学院未来能与中国法律与历史国际学会展开更多合作。本届双年会最终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