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走进北京大学系列讲座第二十四讲在北京大学《控辩审实务》课堂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二级高级检察官俞启泳为师生作《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专题讲座。俞启泳检察官回顾了非法经营罪的历史演变和实践现状,以实务案例为切入点,在同学们课堂模拟控辩的基础上,介绍了检察机关在办理非法经营罪案件时的指控思路,针对兜底条款的适用标准、典型领域行为的性质认定等难点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教授主持讲座。
俞启泳检察官首先介绍了非法经营罪的历史演变和实践现状。他指出,非法经营罪脱胎于投机倒把罪,旨在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社会失范问题。近年来,非法经营罪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展至新兴领域,而这些领域往往行政规制尚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罪责刑不适应”等问题。对此,司法机关应实事求是,明确自身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职能定位。其后,他结合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非法经营罪的认定标准。他强调,应当秉持刑法谦抑性原则,注重判断行为是否扰乱市场秩序,让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发挥各自不同的社会治理和调节功能,最终实现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最后,他指出目前非法经营罪的规范供给存在数量庞大、体系性不足的问题。对此,未来有必要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出台统一的指导性文件,司法机关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灵活的方式,及时回应实践的发展和变化。
车浩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向俞启泳检察官颁发教学纪念证书。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动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旨在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检察机关与高校间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的双向交流,深化检校合作机制。北京大学法学院将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宝贵平台资源,将检察实务的知识“富矿”搬进北大法学课堂。本学期,北京大学法学院计划邀请多名具有丰富检察实践经验和深厚法学理论功底的检察实务专家,围绕检察理论研究、检察司法实务、检察改革实践等主题为师生授课,进一步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务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卓越法治人才,更好服务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