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公告通知» 通知公告

【招生简章】北京大学第三届国际工程法研修班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第三届国际工程法研修班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法律界和企业界的栋梁之才,以来自国际工程领域相关的全球卓越师资,为中国国际工程界与法律界培养可资担纲大任的法律和管理领军人才,旨在创建世界首个国际工程法学科。

  该研修班将针对国际工程法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领域基本法律和实务问题,通过对国际工程法与“一带一路”战略高端人才的培育,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全国人民和世界华人的强国梦,以及世界的繁荣与文明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主办单位介绍

  北京大学法学院是中国近现代法学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从1904年京师大学堂建立法律专门学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始终以博大的胸怀守护着一大批法学界的名宿鸿儒,接纳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于从事法律事业的热血青年,秉承着安邦济世的使命感,将法的精神绵延传递。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一个个光彩熠熠的名字无不彰显着北大法律人在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和新世纪人才,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知识产权法学等所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凭借梯队合理的最好的法学师资团队,北大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优秀的教学科研条件,教学行政大楼(凯原楼)、科研楼(陈明楼)、四合院及法柱广场均位于燕园东北角,紧邻风景秀丽的未名湖风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近些年来,北大法学院在国际化方面有了更大的推进,已与多所世界顶尖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在欧美多个著名法学院设立联合研究机构。2018年,在世界著名高等教育机构QS排名中,北大法学院位列全球第21位,连续四年稳居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名及亚洲前三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既有的国内法学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要,在单一的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法律人难以成为适应快速社会发展与高端法治需求的人才,法学教育也走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在法学继续教育这条道路上,北京大学法学院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先锋队的重任。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崇高声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律英才,并给这些我国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打造最广阔的发展平台。我们始终坚持“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树立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途径,尝试多种方式促进学院理论成果与法律实务相结合、推动学术科研促进司法改革稳步发展,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夯实基础,为中国法学教育增砖加瓦,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再添助力。

  二、师资介绍

  (一)北大师资(以下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郭瑜: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副教授。复旦大学法学学士,上海海运学院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LL.M。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海商法。

  刘东进: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邵景春: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WTO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欧洲中心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英文译审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顾问,世界银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人(2004年-2009年)、调解人(2010年至今),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工程法协会(ICLA,伦敦)副会长。

  王慧: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法学会理事,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陪审员,《外国法律文库》编委。北京大学西语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经济法。

  尹田:北京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国图卢兹社会科学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法国民法。

  张智勇: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 研究领域为国际税法、国际金融法、WTO法、欧盟法。

  (二)特邀师资(以下按姓氏字母/拼音顺序排列)

  John Bishop:技术和建筑委员会初级律师联合会(TeCSA)主席,《建筑法杂志》编委会成员,香港国际商会成员,香港Lighthouse Club成员。曾任英国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亚太业务高级常驻合伙人,还曾担任英国民事仲裁委员会委员,英国调解与ADR部门负责人,英国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咨询委员会主席,TCC Users及许多其他专业委员会成员,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学会荣誉会员,英国建筑学院荣誉研究员和争议解决中心的伦敦CBI委员会及许多其他专业委员会成员。入选国际仲裁和ADR方面的高级名录,担任包括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内的众多仲裁机构的仲裁员、裁决员、和解员和调解员。

  Daniel Cheung :英国特纳唐逊顾问公司(Turner & Townsend)董事,主管亚洲区域的合同服务业务以及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业务。香港大学工程学士,英博夏尔大学法学学士,华威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是英国皇家御准仲裁员协会、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建筑法学会(英国)、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项目管理协会的会员。

  杜松:中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保监会认证保险经纪人,英国标准协会OHSAS18001主任审核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留学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结构风险和可靠性大师Bruce Ellingwood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

  胡元祥:荷兰ING银行董事总经理、北京分行行长。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比利时根特大学欧洲法硕士,欧洲法博士。

  李晓晖: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华南区企业税主管合伙人,德勤中国PPP研究与服务中心主管合伙人,中国注册税务师。

  René Pfromm:波恩大学、汉堡法学院和德国管理学大学的法律诊所课程教授,兼任管理教育与领导项目的教职人员,并且定期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和国际会议上演讲。曾参与多个高级谈判项目的学习(包括牛津大学和沃顿商学院的项目)。伦敦国王学院经济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波恩大学法学博士。

  陶景洲: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兼并与收购领域的著名律师。曾担任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律所美国高特兄弟的亚洲区执行合伙人和全球董事会成员,2011年开始担任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负责亚洲业务开拓的执行合伙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别仲裁庭的12位仲裁员之一。

  王红霞:中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认证的全国50名中国保险经纪师之一,世界银行集团下属多边担保机构(MIGA)在华注册许可保险经纪人。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士,北京大学房地产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

  王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法学组成员。

  王新建:原中央军委法制局主任助理、现任中国军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大校/博士。

  赵东锋:国际工程法协会(ICLA)管委会委员;国际工程法协会中国区负责人;北京大学国际工程法研修项目执行主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行业培训专家;北京寰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赵宏: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大法官,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副所长,北京大学WTO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张月姣:中国WTO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主席指定仲裁员。2007年11月27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SB)正式任命张月姣为上诉机构成员(大法官),2012年被选为上诉机构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在世贸组织中担任这一要职务。

  三、课程介绍

  《国际工程法律体系》

  《中国合同法(上)》

  《中国合同法(下)》

  《国际技术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

  《WTO法律规则与实务》

  《国际工程争端解决法律实务》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实务》

  《国际税法》

  《英美合同法(上)》

  《英美合同法(下)》

  《国际工程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防控》

  《国际项目融资》

  《国际工程税收筹划》

  《国际投资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

  《国际工程重大法律与合约风险防范》

  《国际商事仲裁疑难问题与实务》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商法实务》

  《国际工程索赔实务》

  《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

  《FIDIC合同条件精析》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实务》

  《国际工程保险法律实务》

  《国际工程联合体法律实务》

  《我国海外安全管理与安保实践》

  四、招生信息                

  (一)入学条件

  报名学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国际工程法律事业和国际工程管理事务;

  2、具有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力或本科以上学历;

  3、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三年以上(包括三年)大型工程、法律、合约或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或拥有经本研修班主办方认可的同等经历;

  5、能够遵守北京大学相关学生守则、遵守校纪班规、认真完成学业。

  注:

  正式学员需签署“北京大学社会招生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协议书”。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国家公职人员不得参加或旁听。

  (二)入学流程

  1、申请材料

  学员在报名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入学申请表》电子版;

  (2)2寸彩色照片电子版;

  (3)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4)最高学历学位扫描件;

  (5)学员所在企业营业执照扫描件;

  (6)企业简介及个人简介。

  请将以上材料以压缩包格式发送至train@law.pku.edu.cn,邮件标题统一为“国际工程法+姓名+电话”,报名截止日期为2018年8月24日。

  2、资格审查:院方根据学员提供的申请资料,结合工作经历及资格审查相关要求择优录取。(审查重点考核内容为:申请人作为北京大学国际工程法研修班学员所应具备的入学条件、管理经验、综合素质与培养潜力等整体情况,综合评审,择优录取。)

  3、缴纳学费:学员按照北京大学国际工程法研修班学费交付要求缴费,并将缴费凭证发送至报名邮箱。

  4、录取通知:主办方确认学员缴费后,根据缴费先后顺序依次录取,发送录取通知书和入学报到须知。

  (三)学制、授课周期与地点

  1、学制:10个月。

  2、本班课程共分6个单元,每两月授课一次,每单元授课时间为2-3天。

  3、每单元上课时间,主办方提前一个月向学员通知。遇重大节假日或重大事件可调整上课时间。

  4、北京大学为本研修班常设上课地点,根据授课需要可能安排京外现场教学。

  (四)学费与证书

  本班全科课程共有6个单元,学费为4.8万元人民币/人。

  注:学费包括中英文双语授课费、学籍管理费、教材、讲义资料、教具及教室等教学条件支持等项费用。不包括课外活动费、食宿交通、医疗通讯和保险等非直接教学支出或其他支出、学生个人开支。

  帐户信息如下:

  收款单位:北京大学

  帐号:0200004509089131151(写全19位)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缴费时间: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

  转账或汇款时请注明:国际工程法研修班+姓名

  学员修完6个单元学业考核合格,即可荣获北京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正式加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友会,参与各种校友活动,同时,享有优先被推荐加入国际工程法协会的权利。

  (五)开课时间

  第1单元:2018年9月

  第2单元:2018年11月

  第3单元:2019年1月

  第4单元:2019年3月

  第5单元:2019年5月

  第6单元:2019年7月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报名咨询:励老师

  电话:010-62758067

  课程咨询:赵老师

  手机:13522087707

  附件:入学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