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
戴 昕
长聘副教授、法理学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法学双学士(社会学专业)(2006)
美国杜克大学法律博士(J.D)(2009)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J.S.D)(2018)
工作经历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2020—)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授(2013—2020)
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纽约、香港办公室专职律师(2010—2013)
研究领域
法理学、法律经济分析、法律与社会、信息隐私法、网络技术与社会治理、比较法等
荣誉奖励
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2021年)
北京大学法学院李凯教学奖(2020年、2022年)
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2018年)
美国隐私法学者年会最佳论文奖(2018年)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团队二等奖(2018年)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
研究成果
论文
“作为法律技术的安全港规则:原理与前景”,《法学家》2023年第2期
“平台责任与社会信任”,《法律科学》2023年第1期
“Privacy, Reputation, and Control: Public Figure Privacy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Vol. 9, Issue 2, 2021
“‘开弓没有回头箭’:再论比例原则的方法缺陷”,《地方立法研究》2021年第6期
“数据界权的关系进路”,《中外法学》2021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with Yun-chien Chang) The limited usefulness of the 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itutional Law, Vol. 19, Issue 3, 2021, moab068, https://doi.org/10.1093/icon/moab068.
“‘一体建设’中公共治理技术应用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
“‘看破不说破’:一种基础隐私规范”,《学术月刊》202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声誉如何修复”,《中国法律评论》2021年第1期
“‘防疫国家’的信息治理:实践及其理念”,《文化纵横》2020年第5期
“Toward A Reputation Stat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China's Social Credit System”, in Oliver Everling eds., Social Credit Rating, Springer Nature, 2020.
“Enforcing Law and Norms for Good Citizens: One View of China’s Social Credit System Project”, Development, Vol.63, 2020
“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视角——法治分散、德治集中与规制强化”,《中外法学》201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超越马法(?)——网络法研究的理论推进”,《地方立法研究》201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重新发现社会规范:中国网络法的经济社会学视角”,《学术月刊》2019 年第2期
“数据隐私问题的维度扩展与议题转换:法律经济学视角”,《交大法学》2019 年第1 期
(与张永健合作)“比例原则还是成本收益分析——法学方法的批判性重构”,《中外法学》2018 年第6 期
“‘教义学启发式’思维的偏误与纠正——以法学中的‘自杀研究’为例”,《法商研究》2018 年第5 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
“‘守法作为借口’:通过社会规范的法律干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 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与桑本谦合作)“真相、后果与‘排除合理怀疑’——以‘复旦投毒案’为例”,《法律科学》2017 年第3 期
“联署发文、合作研究与法学学术品质的提升”,《中国法律评论》2017 年第2 期
“公众人物隐私保护:一个框架性理论重述”,《现代法学》2017 年第2 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与申欣旺合作)“规范如何落地——法律实施的未来与互联网平台治理的现实”,《中国法律评论》2016 年第4 期
“自愿披露隐私的规制”,《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5 卷第1 辑(2016 年)
“产权话语、新闻生产与创新竞争”,《科技与法律》2015 年第2 期
“Disclosing China’s Corruption Risks: A Securities Regulation Perspective,” 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 Vol.24, 2014
“威慑补充与赔偿减刑”,《中国社会科学》2010 年第3 期
“行为学运动:突飞猛进抑或踯躅向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年5 月
“心理学对法律研究的介入”,《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二卷(2007 年)
“正义的形象——对西方美术作品中正义女神形象的考察及其对当代法治话语的启示”,《北大法律评论》第七卷第二辑(2006 年)
“冤案的认知维度与话语困境”,《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一卷(2006 年)

书评及其他
(笔谈)“文明研究的视野为何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重要的?”,《东方学刊》2022年第6期
“‘大衰退’时代的律师生涯”,《文化纵横》2022年第5期
“好摘的桃子难啃的骨头——评《物权法之经济分析:所有权》”,《法律书评》总第13辑(2020年)
“犀利还是无力:重读《代码2.0》及其法律理论”,《师大法学》2018 年第1 辑
“认真对待现实主义——评《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3 期
“执行既难、研究不易”,《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七卷(2010 年)
“细节中的魔鬼”,《法律和社会科学》第六卷(2010 年)
“潜力与局限”,《法律书评》总第7辑(2008年)
“他是这样说的”,《法律书评》总第4辑(2006年)

翻译及文集
(合译)詹姆斯•哈克尼:《非凡的时光:重返美国法学的巅峰年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
(独译)迈克•费恩塔克:《规制中的公共利益》,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年
(合译)约翰•康芒斯:《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华夏出版社2009 年
(收录)侯猛主编:《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法律出版社2017 年
(词条作者)《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法理学•立法学•法律社会学卷),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