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
教育背景
2003年8月—2005年1月,McGill University(加拿大),法学硕士(LL.M.)。
1992年9月—1995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刑法学专业,法学博士。
1989年9月—1992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刑事诉讼法学专业,法学硕士。
1982年9月—1986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学专业,法学学士。
1992年9月—1995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刑法学专业,法学博士。
1989年9月—1992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刑事诉讼法学专业,法学硕士。
1982年9月—1986年6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律学专业,法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0年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至今: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任)。
1999年至200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999年至2000年:澳门立法会议员法律顾问(借调)。
1995年至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1986年至1989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担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其中于1987年,在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锻炼一年。
2007年至今: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任)。
1999年至200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1999年至2000年:澳门立法会议员法律顾问(借调)。
1995年至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1986年至1989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担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其中于1987年,在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锻炼一年。
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金融犯罪
研究成果
一、著作类:
1. 专著:《反洗钱:概念与规范诠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 专著:《国际刑事实体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3. 专著:《金融刑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4. 专著:《金融诈骗及对策》,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1995年版。
5. 主编:《基层检察实践探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6. 参著:《案例刑法学(各论)》,于志刚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7. 参著:《案例刑法学(总论)》,于志刚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8. 参著:《金融犯罪研究》,白建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参著:《刑法学概论》,刘守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参著:《中国刑法论(第二版)》,杨春洗、杨敦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 翻译:《犯罪学》,[意]加罗法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2. 参著:《中国刑法论》,杨春洗、杨敦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该书获1995年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3. 参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 参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诉讼法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 参编:《犯罪学大辞书》,康树华等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二、学术论文类:
1. 《新解我国发票类的罪名体系》,载《政法论丛》2016年第2期。
2. 《受虐妇女杀夫案的认定问题》,载《法学杂志》2015年第7期。
3. 《我国刑法的有罪免刑制度论要》,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 “Historical Outline of the Contemporary Criminal Law in China”,Ilkam Law Review, Konkuk University of Korea,Vol.26, Oct.2013, pp.137-160.
5. 《我国刑法中“明知”的含义和认定——基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
6. 《论英国反洗钱立法对我国的借鉴》,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7. 《零适用的审判现状:审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适用》,载《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7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1期转载。
8. 《侦查取证的监督机制研究》,载《河北法学》2012年第4期。
9. 《德国反洗钱刑事立法述评与启示》,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0. 《论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在国际刑法中的体现》,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国际法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 《危害人类罪在国际刑法中的确认和构成要件》,载《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
12. 《追溯国际刑法中的执行命令不免责原则》,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3期。
13. 《论战争罪在国际刑法中的确认和特点》,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4. “Study on China‘s Criminal Law Response to Anti-Money Laundering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Peki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2, 2010.
15. 《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国际刑法中的确认及其特性》,载《江海学刊》2010年第5期。
16. 《辨析刑法定性分析的逻辑进路:以一起错误强奸、盗窃案为切入点》,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17. 《论国际刑法中的上级责任原则》,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6期。
18. 《洗钱罪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界限》,载《检察日报》,2010年3月8日第3版。
19. 《俄罗斯反洗钱立法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1期。
20. 《探析瑞士反洗钱立法之发展》,载《学海》2009年第4期。
21. 《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反洗钱罪名体系研究》,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2. 《问题与制度设计: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研究》,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6期。
23.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反腐体系中的作用》,载《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24. 《追溯美国反洗钱立法之发展》,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2期。
25. 《竞合抑或全异:辨析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利益罪之关系》,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26. 《新论洗钱的发展和危害性》,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7. 《加拿大反洗钱刑事立法之研究和借鉴》,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8. 《司法实践的追问:审视刑罚在遏制洗钱罪中的作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9期。
29. 《欧洲反洗钱立法述评:以洗钱的概念为视野》,载《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
30. 《劫持航空器罪研究:以现象和概念为视野》,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
31. “Study on Aircraft Hijac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Mechanism”, LL.M. Thesis of McGill University, Montréal, Canada.
32. 《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评析》,载《刑事法评论》(第3卷),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3. 《论危害保险罪的若干问题》,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34. 《论危害货币管理罪》,载《刑事法学要论: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5. 《危害金融犯罪的概念分析》,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36. 《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载《检察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
37. 《关于伪造、变造金融工具犯罪的法律思考》,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3期。
38.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运作和目的》,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1期。
39. 《论刑法介入证券市场管理的必要性和深度》,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三、科研项目:
1. 独立承担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反洗钱立法与完善》(项目编号:11YJA820078)。
2. 与白建军教授、吴志攀教授共同承担“1998—199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金融犯罪研究》”。
3. 主持北京市检察院重点课题:《检察机关服务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实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以检察机关的作用为视野》。
1. 专著:《反洗钱:概念与规范诠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 专著:《国际刑事实体法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3. 专著:《金融刑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4. 专著:《金融诈骗及对策》,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1995年版。
5. 主编:《基层检察实践探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6. 参著:《案例刑法学(各论)》,于志刚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7. 参著:《案例刑法学(总论)》,于志刚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8. 参著:《金融犯罪研究》,白建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参著:《刑法学概论》,刘守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参著:《中国刑法论(第二版)》,杨春洗、杨敦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 翻译:《犯罪学》,[意]加罗法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2. 参著:《中国刑法论》,杨春洗、杨敦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该书获1995年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3. 参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刑法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 参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诉讼法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 参编:《犯罪学大辞书》,康树华等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二、学术论文类:
1. 《新解我国发票类的罪名体系》,载《政法论丛》2016年第2期。
2. 《受虐妇女杀夫案的认定问题》,载《法学杂志》2015年第7期。
3. 《我国刑法的有罪免刑制度论要》,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 “Historical Outline of the Contemporary Criminal Law in China”,Ilkam Law Review, Konkuk University of Korea,Vol.26, Oct.2013, pp.137-160.
5. 《我国刑法中“明知”的含义和认定——基于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
6. 《论英国反洗钱立法对我国的借鉴》,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7. 《零适用的审判现状:审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适用》,载《政治与法律》2012年第7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1期转载。
8. 《侦查取证的监督机制研究》,载《河北法学》2012年第4期。
9. 《德国反洗钱刑事立法述评与启示》,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0. 《论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在国际刑法中的体现》,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国际法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 《危害人类罪在国际刑法中的确认和构成要件》,载《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
12. 《追溯国际刑法中的执行命令不免责原则》,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3期。
13. 《论战争罪在国际刑法中的确认和特点》,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4. “Study on China‘s Criminal Law Response to Anti-Money Laundering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Evaluation”, Peking University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2, 2010.
15. 《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国际刑法中的确认及其特性》,载《江海学刊》2010年第5期。
16. 《辨析刑法定性分析的逻辑进路:以一起错误强奸、盗窃案为切入点》,载《政法论坛》2010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2010年第8期)全文转载。
17. 《论国际刑法中的上级责任原则》,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6期。
18. 《洗钱罪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界限》,载《检察日报》,2010年3月8日第3版。
19. 《俄罗斯反洗钱立法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1期。
20. 《探析瑞士反洗钱立法之发展》,载《学海》2009年第4期。
21. 《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反洗钱罪名体系研究》,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2. 《问题与制度设计: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研究》,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6期。
23. 《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反腐体系中的作用》,载《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24. 《追溯美国反洗钱立法之发展》,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2期。
25. 《竞合抑或全异:辨析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利益罪之关系》,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26. 《新论洗钱的发展和危害性》,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7. 《加拿大反洗钱刑事立法之研究和借鉴》,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8. 《司法实践的追问:审视刑罚在遏制洗钱罪中的作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9期。
29. 《欧洲反洗钱立法述评:以洗钱的概念为视野》,载《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
30. 《劫持航空器罪研究:以现象和概念为视野》,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1期。
31. “Study on Aircraft Hijac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Mechanism”, LL.M. Thesis of McGill University, Montréal, Canada.
32. 《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评析》,载《刑事法评论》(第3卷),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3. 《论危害保险罪的若干问题》,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34. 《论危害货币管理罪》,载《刑事法学要论: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5. 《危害金融犯罪的概念分析》,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的《刑事法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36. 《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载《检察理论研究》1997年第4期。
37. 《关于伪造、变造金融工具犯罪的法律思考》,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3期。
38.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运作和目的》,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1期。
39. 《论刑法介入证券市场管理的必要性和深度》,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三、科研项目:
1. 独立承担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反洗钱立法与完善》(项目编号:11YJA820078)。
2. 与白建军教授、吴志攀教授共同承担“1998—199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金融犯罪研究》”。
3. 主持北京市检察院重点课题:《检察机关服务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实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以检察机关的作用为视野》。
荣誉奖励
1. 北京大学2010—2011学年教学优秀奖。
2. 2011年度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刑法学科教学成果奖。
3. 北京大学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北京市昌平区政法系统2008年度先进个人。
5. 北京大学1998年优秀教师奖教金。
6. 北京大学1997年十大优秀中青年教师奖。
7. 北京大学1995—1996学年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8. 1995年“北大杯”足球赛冠军暨最佳阵容奖。
2. 2011年度杨春洗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刑法学科教学成果奖。
3. 北京大学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北京市昌平区政法系统2008年度先进个人。
5. 北京大学1998年优秀教师奖教金。
6. 北京大学1997年十大优秀中青年教师奖。
7. 北京大学1995—1996学年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8. 1995年“北大杯”足球赛冠军暨最佳阵容奖。
其他事项
社会兼职:
1.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2.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3. 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4. 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
5. 入选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双千计划”。
6.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等多个检察院、法院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7. 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召集人。
8.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法学院陈明楼305室(邮编:100871)
电话:(86-10)6276-6164
电子邮箱: xin.wang@pku.edu.cn
1.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2.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3. 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4. 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
5. 入选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双千计划”。
6.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等多个检察院、法院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7. 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召集人。
8.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法学院陈明楼305室(邮编:100871)
电话:(86-10)6276-6164
电子邮箱: xin.wang@pku.edu.cn